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思绪在跳

有时候你不断地追,追,追,然后,就那么一个霎那间,原来一切都在当下。
断念就在当下啊~

发现了之后,不待表你什么都不用作了,反而是用另一种顺缘的方式进行。

我家妖精常引用这一句话,
“佛陀5年参访,6年苦修,最后一刻,反而是放下所有所学的,然后就成佛了。”

这让我想起了古儒吉说过的这么一段话。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robs you of your innocence.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makes you think you are special.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give you the impression you are wise.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is not integrated into your life.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doesn't bring you joy.
Knowledge is a burden if it doesn't make you free.

也想起净空老法师说过的,
一个执著心灵的,就必须放下心灵。
一个执著物质的,就必须放下物质。

我想起了一行禅师曾经点燃一根火柴,静静等待燃尽熄灭后,问道:
"My dear little flame , where have you gone?"
然后静默几分钟,说:
“you will hear the answer, the flame is no going no coming."
"It has transform into a smoke, into the air."
"like cloud"
"waiting for all the condition sufficient, it will transform again."

嗯,我知道好像有点不连接的。
最近的思绪总是这样的跳。
仿佛有些什么,又仿佛没些什么。

思绪继续再跳。
连接一行禅师分享的另一个故事-《茶话》。

曾有一个小沙弥不想以正念来观照事物和自己,而他却想真理是什么,开悟是什么。
他不想去观照自己及周围的事物。
当他饮茶时,他不去想他正在饮茶,而是想其它的东西或者事物。
当他看到月圆时,也不去深入体会,不去观想,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充满妄念。
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时,他没有办法以正念修行。
小沙弥经过柏树却不去深入体会,因而他无法欣赏到柏树的美。
他想开悟,但他的方式是经由思考、概念、语言、文字这些名相来琢磨的,
所以他根本没有方法去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

小沙弥陷入了涅 槃 、佛性、轮回等要领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

要了解佛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就不要去执著于概念、思维、观念。
因为真正的涅槃 、开悟的本质,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
很多学佛法的人喜欢观念、概念这些名相,而不喜欢亲身去体验,去修证,
因而无法真正深入观照自身及事物的本相。

思绪跳完了。
吃饭去。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你有在听吗?

那一天,在一群陌生人中,我感觉到一家人的爱和支持。

我哭了。同时也笑了。

平和温暖的氛围。大家互称兄弟姐妹,每当有个人轻轻合十,示意有话说时,大家都静静地,一心一意,聆听。不插话,不高谈阔论,不批判,不教诲,当一个人说完了,大家都轻轻地微笑合十。

这是一行禅师提倡的5项正念修习里的其中一项修习 - Loving speech , Deep listening. 爱语和聆听。

这是一项很深的疗愈过程。当每个人真正把心打开,真正地用心聆听,心与心的交流就此开始,暖流交融之间,是一不是二。

一生中,有多少时刻,你曾遇上有个真正倾听你心的人?而一生中,你有何曾真正倾听别人的心?许多时候,我们不就是急急打断别人的话语,开始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分析对方怎么了或你的苦比对方更苦等等。或许嘴巴不这么说,但心中早就上演千百回的对话,表露于外。

这会让一个正在苦中的人,有苦难言;更何况是个孩子呢?

我们需觉知到说话缺乏正念和不懂得细心聆听所带来的痛苦。要知道世间多少苦,就只不过是那寥寥几句,而造成天地下的深仇大恨。要知道世间多少痛,就只不过是因为对方感觉不到你的存在/用心聆听,而造成了距离和决裂。

很多时候,对方要的只不过是你的用心聆听,不是你什么伟论,要得只是你人在那里,全然的,100%身心在那里聆听。一行禅师分享过一句咒语 , “Darling, I'm here for you.” 就只是这样,我要的,只不过是这样!

原来被倾听的疗愈力是那么强大,这里头蕴含了多少的爱,滋养那一颗受伤的心。我们多少人的内心一直渴望被了解,被倾听,被爱。

你可曾好好倾听过你身边的人?家人?孩子?伴侣?父母?朋友?

我曾看过一对母子,因为孩子因为某些障碍而还无法讲话,母亲一直忙着问医生何时孩子才能讲话,却没注意,孩子其实一直都在表达,就只是不是用我们熟悉的话语表达,就这样错过了母子沟通的珍贵时刻。

也许多时候,做父母的,也是忙着告诉孩子,你要乖,你要用功读书,你要考第一名,你要怎样,忘了孩子到底要怎样,而老来时候,一直气恼自己的孩子为何什么事都不跟父母说,不分享,不说明。

又或者一对伴侣,总忙着说,你要爱我,你在哪里,你跟谁在一起,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不能像谁谁谁的谁这样对我,你为何一回家就喊累也不跟我说话,只回家吃饭然后倒头大睡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例子。

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受伤的小孩,长年累月,难过不被了解,不被聆听和关心。所以造就了更多急切表达的人,造就了更多只有“Me, me, me , I,I,I"的人,造就了更多更沉默不语,不愿表达真实感受的人。原因只有一个,我们都害怕再度受伤。

真关心一个人,真在乎一个人,真爱一个人,那就带着爱与慈悲,好好听吧。好好说吧。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白猫

Valley of Hope, Sungai Buloh

重点是.....

Tasik Perdana,Kuala Lumpur

今早起来,我想到这则故事。
最近我家妖精也提起的。
我相信许多人也听过。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手拈一朵花,然后微笑......

当故事听到这里,你心中会怎么想?
给自己一分钟,观察一下。

我开始听到的时候,我的念头是....为什么?佛陀在干吗?

然后故事接下去了。

后来,迦叶尊者站起来,走向佛陀,从佛陀手中接过这朵花。
然后故事就从此流传说,因为迦叶尊者看懂了佛陀的意思,佛陀就把《传心法》传了他。

回看生活中的许多事。
我们不就是把焦点放错地方吗?
所以快乐流失了。平静波动了。

在灵性道上,这种例子更比比皆是。
我可不是在这里比较那个法门好噢。
佛陀传了八万四千法门,
每个人的因缘和根性不同,
自有不同的选择。

但我想说的,观察自己的重点,到底放在哪里。
这是很微妙的。但许多时候,就是这些微妙的动念让我们莫名执着费力。

好,故事再接下去说。

一行禅师分享。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手拈一朵花,佛陀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他们的念头就流失到想当中去了,却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意。但是有一个人,他当时没有拼命去想,因此他明白了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他就是大迦叶尊者。因此当有人手里拿一样东西让你看时,表明他想让你看。如果你能够不让念头流失在过去未来中,那么你就会欣赏到他要你看的东西;否则,你就不会欣赏到任何的美妙。正念,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

佛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写到着,我深深呼吸,感觉呼吸,万马奔腾的思绪,就让它止于这一刻。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写给所有家中有忧郁精神病患的你们

“這些孩子們,沒人願意聼他們,沒人聼懂他們,所以他們了结自己的生命。”
一行禪師说。

我们应该以慈悲心聆听他们,练习deep listening(仔细聆听),
不需要说什么,就要像观音菩萨一样。”

“要聆听他人的苦,首先你必须聆听自己的苦。”

写给所有家中有忧郁精神病患的你们。

要坚强,要站稳。

世间上千种病,心病最难解。

因为心药,只有在人心中。

不止病患自己的心,不止家人的心,还有世人的心。

要面对世人的种种内心对病患的批判,
这一关,不好过。

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种种内就自责无奈痛苦,
这一关,也不好过。

也惟有疗愈自己的心,才能疗愈对方的心。
因为对方在你的心中,你在对方的心中,
你就是他,他就是你。

这段话,文字没办法写出那种力量。
但,只要你的心中有那股悸动,
力量就在那里。

我们谁也不想局面去到最坏。
我们也不懂该怎么做才能把氛围和关系搞好。
也不懂只靠个医生真有办法吗?
太多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关节,
太多的不懂和太多的也许没有明天。
只能安住,你的心,在当下。
把握这一秒的尽力。
珍惜这一秒的生活。

祝福大家,祝福我的朋友,祝福家人,更祝福自己。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想说

今天突然很想谢谢所有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因为你们,
所有有了今天的我。

THANKS!

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古儒吉香港演讲

當Guruji到達會場時,有人準備了花環,掛到他的脖子上。 他收下後直接取下掛在了獻花人的脖子上。然後微笑著說:”不管你給予什麼,你馬上就能得到,大自然的規律就是如此。。。

之後他談了溝通的問題。我們總是抱怨別人不理解我們,我們真的在用心跟人溝通嗎?還是在用嘴巴和頭腦?這個宇宙只有一種通用的語言,那就是心與心的語言。所以當我們在抱怨無法被人理解的時候,應該轉變思路:我們是否表達恰當?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包涵了心心相通的技巧,只是被壓力和緊張掩蓋了。 2. 我們身邊的環境和情形只是我們感受的投射。所以當你對身邊的人、事、物有所判斷時,那只是你自己心態的投射罷了。

靈修之路上有三條規則: 1) 不要責怪自己。當你責怪自己的時候,你會失去力量,沒有自信,不知不覺地為負面的思想所控制。有人會自殺、憂鬱,還有人開始責怪別人。 2) 不要責怪別人。記住每個人都是生命的郵差而已(初級課還記得嗎?:-)). 發生在你周圍的事情不需要去責怪那個把壞消息帶給你的人。當別人犯錯時,要令人愉悅地,但堅決地指出。不要令人感到負疚。 3)記住整個世界都是你的親人,你沒有敵人。這樣你的意識才會擴張,生命才會順暢,喜悅。

家庭關係的法則:(Guruji在許多場合都一再提到,可見家庭關係問題是多麼嚴重!) 1)對於妻子-永遠不要傷害丈夫的小我,不必要責怪他,貶低他。要讓他每次跟你的接觸都得到提升。所以發自內心的去讚揚他吧。(記得上面的提到的嗎?當你在貶低他人的時候,其實那只是面鏡子,折射出你自己的怯弱) 2)对于丈夫-永远不要践踏妻子的情绪支持她想要做的事。当妻子在抱怨的时候,永远不要跟风。她抱怨她的家人是可以的,当你加入的时候,你会变成她的敌人。 3)不要对方证明他/她的爱。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爱是多沉重的负担啊。 5. 感觉到你是和整个宇宙精神相联结的。你的心远远超越这个身体,它是无限宽广的。身体和外表只是心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他列举了电视塔和电波的例子。我们的身体就是电视塔,而心灵就如同电波,承载着丰富的内容。 记住,你是最耀眼但同时又是冷静和喜悦的光芒;你是坚强有力的而又像花儿一般细腻。

最后他用了一个手机的比喻。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手机,不断通过振波与周围相连。 服务(Seva)就是电池。通过做服务工作,我们的心灵得到力量和充电。 静心和练习(Meditation and Sadhana)的质量决定了振波的强度和广度。修行的道路就是SIM卡,没有它,手机无法正常运作…

(转载自《生活的艺术》香港网页)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乱写一番

妖精正式上班几个月后,
我想我也正式成为黄脸婆。
是真的黄脸的那种,
可以早上起来不梳洗不换衣,
反正喜欢赖到几点作些什么
吃当然要理一下,
因为肚子还是我的,
现实问题。

以前是我出门上班前吻着尚在赖床的妖精额头,
现在是他这么做,
但次数也开始少了,
因为他也开始学我赖床说,
正确来说,
跳床比较多。

呵,我的老好《赖床》歌。
能想象吗?
懒人写歌,只能写懒歌。

那天突然发现,
关于心灵的故事,
我说比写精彩多了。
难道我还是靠嘴吃饭比较适合??

重看自己为杂志写的家居访问,
有点惊吓。
那种情怀。
嗯,不写了,
妖精也要喝美禄。


还有人....

今天听到一位记者对我说,
“你们都是Non-Profit了,
我怎么可以利用身份免费上课呢?"
我愣了一下,随后马上大大鞠躬。

在这个只能用人之却不能人用之的年头,
还真有这样热血心肠的人。

她说她报道工作也是一种义工服务,
负责传达更多好人好事,善言善语,
默默努力做好一位messenger岗位。

我感动,也汗颜。
真的失敬了。

无常



在想着万事无常时,
这首歌跑出来:)
看,万事都不能预计的,
你真以为所有都稳稳被你掌握吗?
就是因为太希望掌握,
所以你痛,你不甘,你不接受。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你负责计划,老天决定结果,
都是差不多上下意味说。
我们常搞错方向,千方百计计划结果,
反而没体验过程,或根本都不要过程。
世间本是各种缘合和而成啊。
要碰那么多次钉后,我才勉强感觉那么一定点的其中滋味阿。
许多苦头还真是因为自己拿来的。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跳脱不出

很奇怪的刹那间,
清楚看见,
原来无可避免地想太多,犹豫,怀疑
竟然是种业障。

不用仔细回看,
大略粗看过去的日子和几个前世,
真的就是这种模式。

莫名卡住。
自己的心魔中。


时机未到

当大家都说你已经准备好当老师了,
几乎很多人见到都以为你是了,
突然发现,连申请考核的基本条例我都没符合,
所做过的服务经验都太“花俏”了,
都不是老老实实地从基本功实地在干,
啊,那刹那倒有点“果然,时机还未”的感觉。
所以小我是很容易迷失在人家的赞美或话语当中的。

xxxxxxxx

文字是可以骗人的。
Blog是可以包装的。
虽然名字取得很美,叫心灵之旅。
但sorry ,我并非高人并非悟者。
虽说有时候听到有人刹有其事,
会从我的部落格写的只字片影捕捉对我的个人印记,
其实还是感谢你把我想得太美。
连面对面沟通,都没办法100%认识咯,
更何况只是一个文字平台?

我也是会生气,会看不顺,会没办法原谅人,会碎碎念人,骂人,
会不修边幅,没什么仪态,没什么气质,
心情时好,时坏。
但有一点,我想大家都必须搞清楚的,
学心灵,学习修心,
不是为了让你变仙!
说穿了只是让你生活好过些,少执着些,多笑一些,少自以为些....
让你和别人相处好过些,就是这些些...
为自己比较多些。

以前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坚持自己放下”世俗”,
那是自己可笑地在执着“心灵”执着“修行”
到后来后来,突然有天看到自己的偏执狂,
自己好像也不过从A点,换个B点,
从一个东西换去捉另一个东西。
这个呢,我当是剥洋葱,
总会需要这样的过程。
回看的时候,自己也会失笑一番。
看到别人这样的时候,明知道过程,虽然于心不忍,
但也知道自己说什么对方不会听进,
明白的,自会明白。
不明白的,说了也是徒然。
所以很多故事,上师们不是静默,就是让对方体验才顿悟。
因为人性需要。
因为时机未到。

Sunday, September 5, 2010

转成自由工作者后,
大把时间等我挥霍,
大把计划等我实现。
可每每计划,总迟迟不实行。
比如,一个人旅行。
或是一个人到他国工作生活的。

原来,我比我想象中更粘人。
没有那股妖里妖气,
我好像有点不懂怎么呼吸。
不懂该说是注定,
还是天杀的我没这种勇气。
哎,呀呀。

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死。了。

临死前的那刻,你会想什么?

许多人都说,会有回光返照。
或是你在生前做过的好事和坏事,
很多在世做过的丰功伟绩、赚多少钱,统统不被天堂算在里面。
这个说法,是那些很多“死去活来”的人说的。
真的是死去了,莫名跟着白色隧道,然后遇上一些事,然后时机都未到,还死不去的那些人说。
一般称濒临死亡个案。

又那一天,帮个朋友整理她写给诗人爸爸的思念信。
收集在为亡生父亲出版的一本诗集里。
信里面,都是些琐碎,但都是伯父病逝前共度的细细碎碎却美好的时光。


还有次,看过一本书,里面都是拍了一些人生前在医院的面孔,和刚亡生那刻的面容。
书名不记得了,但几乎都是熟睡般的脸孔。
只有些,看起来要咽气的前几秒,似乎有些挣扎,或不瞑目的感觉。
其余的,都安详。
(他们是有福气的,那刻我心想)

关于死亡,关于死后,
我有的都是概念上的认知,并没有实际体验感受。
你明白我说的两者之间的分别吗?
一个是在脑袋的,一个是在心中的。
差别,很大。

不久前,家里粗养的半野猫,莫名死了。
在尝试埋葬猫咪的时候,
其实腐烂的气味,我原来可以忍受的,
但当我双手一触碰身体时,虽然隔着手套,心中刹那还是悸动的。
你心里清楚知道,这具肉体,是没有生命了。
是没有的。
那手的触感,残留在心中,几天。

更况且是认识的人呢?
还有,不认识的,在病床的,在老人院的...等等。

生命一直努力教导我们很多东西。
人啊人的我们老自以为是,是我们掌控生命,来丰盛生命。
大错特错的。
你只有顺着生命,不是生命顺着你。

几次在这种场合周旋,看着死去的,还活着的,家属或朋友都好。
那种空空的,悔恨的,来不及说的,来不及做的,莫名地残留心中,
可以几天,可以几年,可以一辈子。

死,就真的“了”了吗?

思绪飘到另一个朋友分享过的,人,最大的孝道,是由你渡父母跳脱六道轮回。
这点我真的深思。

死亡,好像不可怕。
可怕的是,临死了,你还没办法了悟,带着同样的人生认知,
去到下一世,重复同样的人生。

给LY小姐,
我有回答到你心中的疑问了吗?
为何我对临终关怀那么感兴趣。

不关伟大想做善事付出什么的事。

想知道生命一直想告诉我们的讯息,
去看看这个吧。

救谁?

给那些每天嚷着要救地球的,
与其每天这么嚷,
不如实际一点,开始吃素吧?

但很奇怪哦,
如果一提起这点,
会有人马上闪跳很厉害说,
只要心念是正的,
地球就有得救。
我们是来转换人心,唤醒人心。

但是哦,有点不明白的是,
这是数据说的,地球暖化和过量开垦养殖家畜有关。
我也说的明明就是跟地球有关的课题。

你干吗猛跳说只要吃肉时没有他念,
对身体不会有影响,
还是说这些畜牲会给我们吃,
是因为它们今生选择要过的体验,
那么振振有词,
过分正义言辞的?

我的脚可是稳稳地盘腿在椅子上的哦。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当你开始质疑时...

When we begin to look for proof just observe where this is coming from.

It is usually the tail-end of doubt.

We only doubt the positive--t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mind.

When we look into this doubt,

we can either choose: "It is like this" or "It is not like this" ...

that of acceptance or non-acceptance.


In doubt, our feelings can become feverish--a sense of lacking and needing

--driving us into further doubt.

Would our actions be stronger then?

Just observe this carefully.

Instead of seeing your doubt as 'lacking or needing something'

turn this around to 'it has all this potential'.

Then observe this again and notice the difference in your mind.